六十七載綻芳華,“七”彩經緯織錦繡 |
|
|
|
|
2025年秋,陜西東莊水利樞紐建設現場猶如一幅徐徐展開的錦繡長卷。塔吊如梭,纜機如織,在這片曾經荒蕪的涇河峽谷中,中國水電四局的建設者們正以山河為底,用六十七年積累的專業與堅守,編織著一幅關乎國計民生的壯麗圖景。 10月18日,中國水電四局即將迎來六十七周年局慶。六十七年,在歷史長河中不過一瞬,但對于這家與共和國水電事業同成長的企業而言,卻是一部用汗水與智慧織就的奮斗史詩。在這部史詩中,“7”這個數字,如同織錦中那根閃亮的金線,串起了幾代建設者的人生軌跡,織就了今日的輝煌。 七零印記:鐵骨丹心·奠基之色 同金峰(1970年生):安全線上的“鐵灰色”。 每天清晨,當第一縷陽光掠過東莊大壩的壩頂,纜機副大隊長同金峰已經開始了他雷打不動的巡查。這個來自甘肅涇川的西北漢子,皮膚被歲月染成了鐵灰色,左手緊握磨得發亮的報話機,眼神如鷹隼般掃視著高聳的纜機。 “在崗一分鐘,安全六十秒。”這是他三十年纜機生涯的信條。從萬家寨到小灣,從白鶴灘到東莊,他的足跡遍布祖國各大水電站。在東莊,他提出的“30米限位保護裝置”,為纜機運行系上了“安全帶”;他手機備忘錄里密密麻麻的運行參數,成為提高纜機運行效率的“數據庫”。 三十年如一日,零責任事故的記錄,讓同金峰成為工地上最讓人安心的一道“鐵灰色”。 孔祥虎與張瑞林(1975年生):管理與安全的“金石色”。 工地上,生產管理部主任孔祥虎的工裝總是沾著新鮮的泥點,對講機里不斷傳出各種指令。從三峽工程的鋼筋工學徒,到如今東莊工地的“生產大管家”,他用三十年時間,完成了從技術工人到管理專家的蛻變。 “隱患不排查,等于放虎歸山!”他的大嗓門是工地最有效的警鐘。面對纜機吊運盲區的難題,他創造性提出“一、二壩段交叉上升”方案,巧妙地化解了施工瓶頸。 與他同歲的張瑞林,則是安全管理線上的一道“金石色”防線。二十余年如一日,他從鋼筋工成長為安全管理專家,參與編制多部纜機安全規程,建立了“檢查-驗收-臺賬”閉環管理機制。經他監管的大件吊裝作業,從未發生安全事故,成為工地上的“安全標桿”。 這一代人,用鐵骨丹心為底,織就了水電建設的堅實基礎。 九七力量:潔白初心·傳承之光 張鑫(1997年生):質量守護的“冰雪白” “張工,這點小瑕疵不影響吧?” “不影響?工程質量沒有‘差不多’!” 二十八歲的張鑫站在混凝土倉號旁,黝黑的臉龐在高原烈日下閃閃發光,與他堅守質量底線的“冰雪白”初心形成鮮明對比。五年時光,他將人生最富激情的歲月獻給了東莊,從青澀大學生成長為項目上公認的“鐵面”質檢員。 一把卡尺、一雙銳眼,他守護著大壩的每一個毫米。在驗收模板接縫時,他會因為一毫米的錯臺堅持返工,在檢查鋼筋綁扎時,他會反復核對間距的均勻度。他的褲腿內外鮮明的色差,是他用腳步丈量工地的最佳證明。榮譽等身的背后,是四十度高溫下的汗水,是寒夜里的堅守。 晏合肖和沈利晶(1997年生):創新技術的“智慧藍” 與張鑫同齡的晏合肖,是工地上的“智慧藍”。他負責的創新工作碩果累累:東莊施工局獲多項“中國好技術”、國家專利和省部級工法。他參與的《東莊大壩施工綜合技術研究》等課題,為同類工程積累了寶貴經驗。他主筆的《拱壩無蓋重固結灌漿施工技術》成功克服復雜地質條件下的灌漿難題,為工程質量提供有力保障。 而工程技術部的沈利晶,則是一位“技術尖兵”。他以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,建立“全過程跟蹤、全方位監管”模式,確保了大壩關鍵工序合格率100%。在圖紙會審中,他曾發現溢洪道鋼筋布置與預埋件沖突的問題,連夜整理問題清單并及時與設計單位溝通,避免了可能的工期延誤。他是設計與施工之間的“橋梁”,用嚴謹與擔當,將藍圖化為現實。 這一代人,用潔白初心與智慧之光,織就了水電事業的未來。 七韻芳華:柔韌匠心·溫暖之彩 在鋼鐵林立的東莊工地,女性建設者以獨特的細膩與堅韌,為這幅硬核畫卷織入溫暖底色。 陳娟(1987年生):后勤保障的“暖橙色” 在以男性為主的工地上,綜合管理部主任陳娟猶如一道溫暖的“暖橙色”。1987年出生的她,是連接各方、保障運轉的“樞紐”。 “工作一絲不拖,問題一個不推,協調一刻不等。”這是她的工作準則。憑借在溪洛渡、白鶴灘十年的綜合管理經驗,她將千頭萬緒的綜合事務打理得井井有條。 從公文管理、會務組織,到后勤服務、黨建宣傳,她都要求自己“勤做、勤學、勤思”。她關心著每一位員工的衣食住行,從定制健康菜單到搭設工會服務驛站,她用女性的細膩溫暖著這個硬核的工地。食堂的菜單隨著季節更替,工人的服務驛站備著應急藥品,這些看似瑣碎的細節,恰是她編織的溫情脈絡。 祁康娃(2017年入職):云端起舞的“彩虹色” 與此同時,在纜機操作室里,另一批女性正在書寫著不一樣的傳奇。手握小小的操作柄,祁康娃細心認真地吊運著裝滿混凝土的大罐至大壩各個倉號。 “看著逐漸長高的大壩,就像看到自己正在長個兒的孩子一樣。”她的話語中充滿了自豪與柔情。她和她的13位姐妹組成的女子纜機操作班,被譽為工地上的“空中彩虹”,已完成超190萬方混凝土的吊運,并榮獲了“全國三八紅旗集體”的殊榮。 從地面到高空,從后勤到一線,這兩代女性建設者用各自的方式詮釋著“柔韌匠心”。陳娟用她的“暖橙色”守護著大后方的井然有序,讓鐵血的工地有了家的溫度;祁康娃和她的姐妹們用“彩虹色”在天際線上揮灑汗水,證明著巾幗不讓須眉的實力。 “七”彩經緯織錦繡,時代畫卷正鋪展 所有的色彩,所有的付出,都在織就一幅清晰的未來圖景。 2025年11月4日,東莊大壩將正式下閘蓄水,全線封頂。這是決定性的“臨門一腳”,是無數建設者日夜奮戰的成果檢驗。 2026年,這座涇河上的“巨人”將全面建成投運,開始履行它防洪減淤、供水發電、改善生態的神圣使命。 而到了2027年,東莊水利樞紐將進入全面運行階段。屆時,湍急的涇河水將被徹底馴服,化為潤澤關中大地的甘霖。 從1970到2027,從同金峰到祁康娃,時間的織機永不停歇。鐵灰、金石、暖橙、冰雪白、智慧藍、彩虹色……每一代建設者都在用自己的方式,為這幅名為“中國水電”的錦繡畫卷添上獨特的色彩。 六十七載綻芳華,最是錦繡動人心。當未來的某一天,清波蕩漾在涇河峽谷,人們會記得,這里曾有一群織夢者,用他們“七”彩的人生,在黃土高原上,織就了這片動人的錦繡山河。 |
|
|
|
| 【打印】 【關閉】 |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