時光煮酒,憶四局67載崢嶸 |
|
|
|
|
晚風清幽,適宜回憶。月光漫過陽臺的欄桿,在地面織就一片細碎的銀輝。遠處樹木的影子斑駁搖曳,裹挾著秋意里那股涌動的芬芳,將白日的喧囂輕輕拂去。這樣的夜晚,微涼又舒爽,心也跟著沉靜下來,思緒不由自主地飄向那些年——在各個工地上奔波忙碌,卻滿是快樂的時光。 恍惚間,一張張樸實的笑臉在眼前浮現,一幕幕熱火朝天的工作場景在腦海回放。父輩們一輩子扎根水電事業的執著,還有被這份執著深深感染的我們,心中那份滾燙的“四局夢”始終縈繞在心頭,久久不散。尤其在今年,當我們即將迎來中國水電四局建局67周年的重要時刻,這些藏在時光里的美好瞬間,更顯珍貴厚重。這樣的夜晚,請別打斷我,讓我慢慢細數,重溫那些與四局共生共長的歲月。 請別打斷我對那些瞬間的美好回憶。高原的清晨,從不是你想象中那般只有戈壁與荒漠。抬頭是澄澈的藍天,飄著幾縷悠閑的白云,陽光灑在茁壯的白楊樹上,葉子泛著透亮的光澤;低頭是無邊的田野,青稞與小麥在微風中輕輕搖曳,翻涌著層層疊疊的綠浪。這樣的青海,是我心底最深的牽掛,更是四局故事開始的地方。還記得兒時記憶里的龍羊峽,曾是一片荒蕪空曠之地,是父輩那批水電建設者滿懷熱忱奔赴而來,一磚一瓦、一鍬一土地耕耘,讓這片土地煥發生機;曾經惡浪翻滾的黃河,也因為那座拔地而起的“高原明珠”——龍羊峽水電站,漸漸收斂了咆哮的氣勢,變得溫順起來。那時的他們或許不曾想到,多年后,這份“戰天斗地改山河”的信念,能支撐著中國水電四局走過67載春秋,成為刻在每個四局人骨子里的精神烙印。 請別打斷我對那些瞬間的美好回憶。高原的正午,也不是你印象中那般焦躁與煩悶。西陲大地上特有的酥油花,在陽光下綻放著細膩的紋理,農耕文化的質樸與游牧文化的豪邁在此交織,暈染出一抹神秘而獨特的色彩。這樣的青海,依舊是我深深的牽掛,也是四局人接力奮斗的見證。李家峽水電站,是我初次踏上工作崗位的地方。在這里,我們作為四局建設者的接班人,接過父輩的擔子,用青春和汗水助力電站成長。當那座巍然屹立的拱壩終于建成,它不僅守護著三江源頭的安寧,更將光明與希望送到了千家萬戶。彼時的我們,正踩著前輩的腳印,將“艱苦奮斗、嚴字當頭、團結協作、開拓創新”的龍羊精神融入日常,為四局的發展添磚加瓦,而這份堅守,一續便是數十載,直至今日迎來67周年的嶄新節點。 請別打斷我對那些瞬間的美好回憶。高原的傍晚,更不是你想象中那般滿目黃土、一片枯萎。遠處的山川氣勢磅礴,近處的湖河波光粼粼,自然景觀的壯麗與人文歷史的厚重在此交融,演繹出獨屬于青海的精彩。這樣的青海,始終讓我魂牽夢繞,也承載著四局人攻堅克難的智慧。曾經坑洼顛簸的土路,在水電建設者的腳下,一點點被平整、被拓寬,慢慢褪去泥濘的本色;而用土石方一筐筐堆砌起來的黑泉水庫,如今不僅成了游人紛至沓來的“網紅”旅游勝地,更肩負著“引大濟湟”的重要歷史使命,滋養著沿岸的土地與人民。從荒蕪到繁榮,從艱難到輝煌,這些變遷的背后,是一代又一代四局人“特別能吃苦、特別能戰斗、特別能忍耐、特別能團結、特別能奉獻”的堅守,也是四局67年發展歷程中最生動的注腳。 公伯峽、拉西瓦、尼那、直崗拉卡…… 在青海這片廣袤的沃土上,不知有多少座水電站傲然挺立。它們像一顆顆璀璨的明珠,串聯起城市與鄉村的燈火,讓夜晚的星河顯得愈發璀璨斑斕;而在這些水電站的背后,是一代代四局人用青春、汗水、熱血甚至生命書寫的傳奇。平原上的玉蘭花、報春花,曾在春天里靜靜綻放,見證過四局建設者奔波忙碌的身影;河谷邊看似枯黃平淡的灌叢、高原上堅韌生長的高寒草甸,曾在歲月里默默矗立,考驗過四局建設者不屈不撓的意志;流石坡地上那一朵朵小小的點地梅,曾在風雨中頑強盛開,記錄過四局建設者攻堅克難的才智。67年來,這些身影、意志與才智,匯聚成四局發展的磅礴力量,讓“功勛企業”的名號愈發響亮。 請別打斷我對那些瞬間的美好回憶。回溯過往,從1958年建局之初,我們父輩的足跡早已留在劉家峽——這座新中國第一座百萬千瓦級水電工程,并為四局扎根高原埋下了第一顆種子。那是四局逐夢的起點,也是中國水電事業崛起的重要篇章。半個世紀的風雨兼程,他們戰風沙、斗嚴寒,用雙手筑就大壩,用腳步丈量山河,書寫了無愧于時代的奮斗篇章。以筑壩為傳統主業,水電四局人從未停下前進的腳步,先后參與了三峽、小灣、金安橋、向家壩、黃登、白鶴灘、孟底溝等眾多大型水電站的建設任務。我們不僅開創了水電梯級開發施工的先河,更成長為我國水電能源建設事業中不可或缺的骨干力量。從那時到現在,67年的時光里,四局始終與國家發展同頻共振,在水電建設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。 從水電基業出發,我們這一代人接過了父輩手中的接力棒,跟著水電四局踏上了多元化發展的新征程。在南水北調、京滬高鐵、成都地鐵、晉紅高速、青海、云南、新疆風電場等各個領域,都能看到四局人接續奮斗的身影。67年來,“戰天斗地改山河”的豪言壯語,仿佛還在耳邊回響;“龍羊精神”“高原水電人品質”“抗震救災精神”……這些寶貴的精神財富,吸引著一批又一批四局人,讓他們甘愿在平凡的崗位上吃苦奉獻,在艱苦的環境中發光發熱。尤其在近年來,四局人牢牢把握科技創新的核心,不斷突破技術難關,持續提升新質生產力,一步步打造出了獨具四局特色的技術品牌優勢。從單一水電建設到多元產業布局,從技術跟隨到創新引領,67年的蛻變,讓四局在時代浪潮中始終立于潮頭。 走遍祖國的大江南北,水電四局人向來敢于沖破艱難險阻,勇于挑戰未知領域。從伊比利蘇河畔的水電站工地到非洲的基礎設施項目,四局人走出國門、走向世界的步伐,每一步都鏗鏘有力。在積極開創國內國外兩大市場雙循環、相互促進的良性發展格局的同時,我們更以奮斗者的姿態,不斷探索、不斷突破,努力開創著水電四局高質量發展的新局面。當我們迎來建局67周年的重要時刻,這份“走出去”的底氣與實力,正是四局67年積淀的最好證明,也是我們邁向未來的信心所在。 這樣的夜晚,請別打斷我,讓我再好好回味那些與四局有關的、閃閃發光的瞬間。67載風雨兼程,四局從青澀走向成熟,從平凡走向卓越;67載初心不改,四局人始終以奮斗為筆,書寫著與祖國同行、與時代共進的精彩篇章。站在67周年的新起點,那些埋在高原泥土里的奮斗故事、刻在大壩鋼筋上的堅守誓言,終將成為我們破浪前行的底氣;而新一代四局人,也必將在新征程上續寫屬于新時代的“四局傳奇”,讓更多閃光瞬間,成為下一個67年里最珍貴的回憶。 |
|
|
|
| 【打印】 【關閉】 |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