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城繁華映江潮,四局匠心護安瀾 |
|
|
|
|
當徽州古城的晨霧尚未散盡,青石板路上已漾起零星足音,早點鋪的蒸籠騰起裊裊熱氣,徽州撻馃的醇厚香氣在空氣中悄然彌散。不遠處的新安江岸邊,四局工人的身影早已定格在工地之上,安全帽在晨光中泛著溫潤微光,機器的轟鳴與古城的晨曲交織纏繞,為這座千年古城與防洪工程共處的尋常之日拉開序幕。一邊是白墻黛瓦間流轉(zhuǎn)的人間煙火,一邊是鋼筋水泥里沉淀的責任擔當,兩種截然不同的景致,卻在新安江畔奏響和諧樂章,樂章深處,藏著四局工人默默奉獻的赤誠之心。 朝暮交替:畫舫燈火映工地,江風伴守護安寧 清晨的新安江,碧波蕩漾間,觀光畫舫緩緩駛過,游客們舉著相機,爭相定格兩岸白墻黛瓦的雅致風光。而在尾部明渠工區(qū)內(nèi),大型挖掘機正有條不紊地平整渠底,黃褐色的泥土被規(guī)整堆放,盡顯施工秩序之美。負責測量的年輕技術員蹲在地上,手握全站儀反復校準數(shù)據(jù),細密的汗水早已浸濕工裝后背,卻絲毫未擾其專注。偶爾有畫舫上的游客朝工地揮手致意,工人們便停下手中活計,笑著揮手回應。江風輕拂,板房灶房飄來的米粥清香,與古城早餐店的誘人香氣悄然融合,釀成一段獨特的晨間記憶。 暮色中的徽州古城,最是令人沉醉。沿街燈籠次第亮起,暖黃光芒驅(qū)散暮色,游客們舉著相機穿梭在古巷深處,快門聲與歡聲笑語交織。許國石坊下,古箏聲婉轉(zhuǎn)悠揚,流淌在空氣里;毛豆腐攤前,商販的吆喝聲此起彼伏,滿是煙火氣息。千米之外的分洪閘工區(qū),卻又是另一番忙碌景象——焊花在夜色中劃出金色弧線,耀眼光芒與古城燈火遙相呼應。一位老工人擦了擦額頭的汗珠,望向古城方向,臉上露出樸實笑容:“咱們多盯會兒,城里的人就能踏實逛夜市,值!” 四季朝夕:繁華人間守安瀾,匠心筑就風景線 春去秋來,四季流轉(zhuǎn),太平橋上始終車水馬龍,行人駐足欣賞橋欄上的精美石雕,沉醉于古城韻味;而山體深處的雙洞工區(qū)內(nèi),隧道內(nèi)燈光如晝,剛換班的李師傅放下工具,擦了擦滿臉的粉塵,眼神堅定:“雖然在地下見不到太陽,但一想到這工程能保護古城和沿江百姓,就渾身有勁兒!”隧道外的休息區(qū),墻上的進度表綴滿紅色對勾,每一個對勾都凝聚著工人的心血——清理松動巖塊、架設鋼拱架、安裝錨桿支護,每一步都嚴謹細致,不敢有絲毫懈怠。 上游支洞內(nèi),工人背著鋼筋穿梭忙碌,焊槍噴出的火花點亮昏暗空間,現(xiàn)場安全管理人員手持對講機,反復叮囑:“腳下碎石及時清,安全帽戴好!”傍晚的江面,波光粼粼,漁船載著收獲歸航,勾勒出一幅靜謐的水鄉(xiāng)畫卷;下游暗涵工區(qū)內(nèi),工人穿著橙色工服,在昏暗環(huán)境中專注進行混凝土澆筑作業(yè)。輸送泵轟鳴作響,振搗棒不停運轉(zhuǎn),確保每一寸混凝土都堅實可靠。剛完工的張師傅抹了把臉上的灰塵,語氣鄭重:“這暗涵是古城的‘地下衛(wèi)士’,得建得結(jié)結(jié)實實,讓老百姓安心。” 景致共生:綠坡清渠映古城,堅守換得長久安 當?shù)谝豢|晨光再次灑向古城城墻,晨練的人們沿著江邊慢跑,呼吸著清新空氣;而工地之上,工人正小心翼翼地往邊坡鋪設植生袋,雙手將袋體壓實、拼接,確保每一處都與坡面緊密貼合。負責防護施工的趙師傅蹲在坡邊,抻了抻植生袋的固定繩,耐心解釋:“這植生袋里裝著草籽和營養(yǎng)土,等雨季一到就能冒出新芽,既能固土護坡,又能讓明渠邊坡披上綠裝,比單種樹更能守護堤壩。”公示牌上的效果圖里,清澈渠水旁的邊坡綠意盎然,與古城美景相映成趣,工人們望著效果圖,臉上滿是欣慰與期待。 從晨光熹微到暮色沉沉,從地面之上到地下深處,徽州古城的繁華熱鬧與新安江防洪治理工程的忙碌身影,始終交相輝映,構(gòu)成一幅獨特的時代畫卷。四局工人以汗水為墨、以堅守為筆,在鋼筋水泥間筑起堅固屏障。他們或許從未出現(xiàn)在古城的風景照里,卻以默默付出守護著這份千年繁華。當游客在古城享受愜意時光,當百姓在江邊過著安穩(wěn)生活,這份安寧的背后,是無數(shù)工人日夜操勞的身影。他們的匠心與擔當,早已融入這座古城的脈絡,成為守護安瀾的重要力量,讓徽州古城的繁華與安寧,在歲月長河中長久延續(xù)。 |
|
|
|
| 【打印】 【關閉】 |

